广告管理-1170PX*80PX
广告管理-770PX*90PX
当前位置:hi好酷网 > 历史知识 >

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,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?

广告管理-720PX*80PX

  清朝末年在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的侵袭之后走向衰亡,一些救国爱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改变当时的现状,因为听说日本因为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打败了强盛的俄国,就在国内成立的立宪团体,清政府迫于压力宣布预备实行君主立宪,只是这一新政策并没有改变清朝走向灭亡,预备立宪也以失败告终。

 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

  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,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。从国际环境看,十九世纪末、二十世纪初,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,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。但是,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他们企图瓜分中国的迷梦,迫使他们转而采取“保全”、扶植清朝傀儡政权,实行“以华治华”,从而维护其殖民利益的政策。从自身利益出发,他们要求清政府披上“民主宪政”的外衣。

  就国内形势而言,十九世纪晚期,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,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正在兴起,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、与不断高涨的民主思潮的矛盾,都已十分尖锐;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蓬勃发展,而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和一部分地主官僚的君主立宪派也积极活动,企图通过立宪 分得一点权力。

  

 

  不愿接受任何变革的清朝统治集团,在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震撼下觉察到,如再不作任何“革新”的表示,必将“全局糜烂”,“溃决难收”,必须慎重选择“善后之策”,才能苟延残喘,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。

  而所谓“善后之策”,就是“一曰用严峻之法,摧锄逆拭氛,二曰行公溥之政,潜消戾气”,即在加强镇压的同时,用“政治上导以希望”的策略,欺骗人民,瓦解革命,拉拢立宪派。

广告管理-720PX*80PX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微信公众号